登录 | 注册
明朝时期 - 金银货币展区综述
浏览: 4160

展馆介绍

《明史•卷二•本纪第二》曰:“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明朝开国后,并没有在元朝的基础上将白银进一步开放流通,直至明宣宗宣德年间,国家一直以大明宝钞为主要流通货币,禁止民间使用白银交易,并对百姓及官吏处罚严厉,规定百姓交易用银一钱者,罚钞千贯,赃吏受银一两者,追钞万贯,这段时期对白银的发展一度起到了抑制作用。虽然朝廷一再重申不得使用金银交易,但是此时民间宝钞已经形成贬值之势,明英宗正统年间,宝钞一度到了弃之不顾的地步,宝钞流行已经名存实亡。

英宗继位后,看到此时宝钞流通之弊端,对用银制度进行了改革,《明史•卷八十一》曰:“英宗即位,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驰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钞壅不行。”明朝从明英宗开始,白银正式解禁,征收赋税中可以将米麦用银折纳上缴的命令,于是各项逐渐减少使用宝钞,而用米、银、钱替代宝钞使用,放松了交易中禁止使用白银的禁令。

朝廷、民间都使用白银,交易小者可以使用铜钱代替,只有官俸折发宝钞,大大退化了宝钞的支付作用,致使宝钞积压不能流通。“而以米银钱当钞”确定了白银和米、钱一起替代宝钞作为流通货币使用,是明代用银制度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统观明朝政府对白银的使用,是先抑后扬的一个过程,国家一直以大明宝钞为主要流通货币,后于历代铜钱兼行,禁止民间使用白银交易。从明太祖公元1368年开国,至明英宗公元1435年即位,经历了约67年,在占据明朝约四分之一的时间里,一直严令禁银,后宝钞贬值名存实亡后,白银才得以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且一发不可收拾。

白银的解禁,使得明朝银锭的种类、样式等较前朝有很大改观,锭型早期沿用宋元风格以圆首束腰为主,如金花银等,中后期以船型、长方型为多见。政府用于赋税缴纳的银锭,内容为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官员等记录详细,铭文不规整,字体为錾刻,以五十两为多见。民间用银屡禁不止,以小锭通行,型制小者为半椭圆,大者有明显束腰,大都为十两以下,一般无铭文。

在各地出土的实物中,有金花银、轻赍银、禄米银、盐课银、岁贡银等等,各有体现。在政府及民间交易中,白银使用的比重也逐渐增大,摆脱了自战汉到唐宋时期的赏赐、进贡、折变等功能,而正式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天下。

明朝时期,白银虽在中期以后才得到发展,但是白银作为贵重金属却比宋元时期发展更快,到后期白银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体货币,白银已经具备了流通货币的基本职能,为清朝时代白银使用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能量。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