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西汉白金三品
浏览: 2469

1565657197109365.jpg


西汉白金三品龙币、龟币、马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铸行白金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中有详细记载曰:“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白金三品--龙币(正面、背面图片)


“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由此可见铸造银钱的目的是在补救财政的空缺以及恶钱滥发引起的物价高涨,但是却适得其反,因为银钱价值高昂,自造白金三品及五铢钱后五年,盗铸盛行,而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民私铸,钱多分量不足,所以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五铢,以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白金三品此后稍贱,民弗宝用,在汉武帝元鼎四年终废不行。






白金三品--马币(正面、背面图片)


白金三品除《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中有记载外,《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中也有相同描述,由此可见,汉武帝确实发行过以银锡为合金的货币。公元2003年在陕西汉中召开的“白金三品”学术研讨会上,虽对钱币材质、重量存在争议,但都对形态和制式趋于一致,认定为汉武帝时期铸造发行,并达成共鸣。白金三品从发行到废除仅仅维持了约6年左右的时间,因价昂,故铸造发行较少。在陕西西安、礼县等地先后出土了龙币以及少量的马币和龟币,其实物型制、纹饰等与史籍记载基本吻合。






白金三品--龟币(正面、背面图片)


“白金三品”是以龙、马、龟为图案样式的三种合金币的总称,这三枚币形态各异,其中龙币为圆形,似浅碟,直径约5.5厘米,厚约0.4厘米,重约146克。正面凸起,龙身蜿蜒遒劲,造型神采飞逸,其背无鳞,其首有角。背面凹洼,四周沿有“V”“I”“M”“N”等一圈铭文符号,其意不详,中间印有方形“少”字戳记;马币为方形,长宽约3.0厘米,厚约0.2厘米,重约18克。正面平整,为马形纹饰,挺胸昂首,三蹄着地,一蹄抬起,气宇轩昂,图案铸造清晰写实,马背似带有翅膀,有神驹飞马之意。背面不平,有坑洼,无图案,印有方形“少”字戳记;龟币为椭圆形,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重约12克。正面纹饰为龟甲状,错落有致,其上印有方形“少”字戳记。背面平整,有篆体图形文字两个,黄锡全先生曾撰文释读为“垂光”,并论证“垂光”为:辉煌普照,恩惠膏泽世间之意。这三品钱币下部都有明显浇铸痕迹,之上都有方形戳记,铭文为“少”字,正好印证了史书上记载“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之事,确实由西汉掌管皇室财政、铸钱之机构“少府”统一铸造。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造型和图案纹饰过于粗糙,不似国家铸造,根据记载重量推算与实物重量有差距,金属成分不同,所以不能判定目前发现的为真正的“白金三品”。虽然存在意见分歧,但是它的出现是我国历史上白银用于政府合金造币流通的最早明确记载,仍有重要意义。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