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银锭馆藏专区 其他馆藏专区
钱币上的拜火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浏览: 1218

钱币上的拜火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曹光胜


一、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概述

拜火教源于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系因教主琐罗亚斯德(Zoroastre)而得名。[林悟殊《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1-2页]是流行于古代 波斯及中亚等地的宗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是摩尼教之 源。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从北魏至唐代频繁见于中国古籍中。其始通中国的时间,学界意见虽 未统一,但至迟在北魏时期。[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辩证》,中华书局2005年6月北京第1版,316页]

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古波斯语叫查拉图斯特拉,生活在大约公元前628年一前551年间, 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修,30岁时声称受到神启,在东部游牧地区宣传宗教改 革,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给国王, 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说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 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远古的继承,大约推至公元前1000年之前,以花拉子模和 粟特为中心的中亚地区,早就理性琐罗亚斯德教。[张小贵《中古华化祆教考述》,文物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3-4页]

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一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 要是《阿维斯塔》。拜火教尊奉光明之神、善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与其对立的则是代表黑暗的 恶神阿赫里曼(Ahriman)。由于该教以火象征神,以拜火为最突出的特征,故又被教外人称为拜火教,这也 是最为通俗的叫法。“光明”与“善”是拜火教的主题,“二善”(善思、善言、善行)是教徒的行为准则。[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M林悟殊《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1-2页]

琐罗亚斯德教创立后成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约公元前550-前330年)的国教,在帝国境内风靡流行。 在马其顿的大大帝征服波斯并实行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年-前141年),逐渐衰落。在帕提亚王朝(公元 前141年-公元224年)后期,它又死灰复燃。到了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它重被奉为国教,到达 全盛,并在中亚地区广为传播,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入中国。公元七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崛起征服波斯, 在伊斯兰化过程中,琐罗亚斯德教受到伊斯兰教排斥,被迫离开家乡,移民到印度西部海岸地区定居,继续 坚持其祖先的信仰,遂发展成为当今的帕尔西人(Parsis),是现代琐罗亚斯德教的主体部分。5()今天的伊朗境 内尚保留有少量拜火教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


二、古钱币上的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

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兴衰史在古代波斯帝国及中亚的钱币上都有所体现。

最早出现有关拜火教的钱币并不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钱币,也没在早期的帕提亚钱币上找到,而首先出 现在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公元前三世纪在波西波利斯保留的相对独立的波西斯王朝按古希 腊德克拉马币制发行的钱币上。

这与当时宽松的宗教政策有关,拜火教虽然被尊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教,随着波斯帝国疆域的扩大而 不断向更远地区传播,但帝国也允许其他宗教的存在,没有强迫其他地区的人民改教。因此在阿契美尼德王 朝的钱币和早期的帕提亚钱币上没有发现明确的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印记。

这应该是目前发现在钱币上最早出现的琐罗亚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形象的钱币。

萨珊家族崛起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王朝的始祖萨珊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公元3世纪初 其子伊斯塔赫尔(今Istakhr)神庙祭司帕佩克自立为王成为帕提亚王朝的附属国。224年帕佩克之子阿尔达 希尔一世推翻帕提亚王朝(安息帝国),226年在泰西封加冕,自称“王中之王”。他进而占领原帕提亚帝国 的广大地区,建立中央集权的萨珊波斯封建帝国;又北征亚美尼亚,粉碎帕提亚遗族与大月氏人的联合,巩 固了帝国的边境。他以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

这时的钱币上虽然没有拜火坛等,但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帕佩克头戴帕提亚风格象征拜火教的星月王冠出 现在了钱币之上。这是萨珊王朝正式建立前的钱币。随着阿达希尔一世建立萨珊王朝并把琐罗亚斯德教(拜 火教)定为国教后,拜火坛的形象始终贯穿在在萨珊王朝钱币及受波斯文化信仰影响的周边王朝国家及地方 政权发行的钱币上。

阿娜希塔,全称“阿尔达维•苏拉•阿娜希塔”,意为“纯洁而强大的河流”。琐罗亚斯德教信奉的江河 女神。年轻貌美,雍容大雅。《亚什特》第五篇称其为江河湖海的统领和化身,具有非凡的神力。[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19页

«张小贵《中古粟特祆神崇拜及其源流考辨》,《欧亚学刊》第八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16页,引j. Darmesteter transl. , The Zend-Avesta, Part II, TheSIrozahs, Yasts and Nyayis, in F. Max Mllller]阿娜希 塔通过《阿维斯陀经》中的《水神颂》(AredviSOraAnahita),受到正统的琐罗亚斯德教徒礼拜。[ed. , SBE(Sacred Books of the East), Vol. XXIII, First Published by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84,

reprinted by MotilalBanarsidass,Delhi, 1965, 1969,1975, 1981, pp. 52 〜84.]

公元632年,萨珊朝末代国王耶兹提泽德三世即位。此时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在西亚崛起, 南征北战,短短二十余年间,阿拉伯半岛统一,然后穆斯林四出征服,不久,阿拉伯人开始大举入侵波斯, 637年,阿拉伯军队在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领下,大败萨珊军于卡迪西亚,攻下泰西封。耶兹提泽德二 世兵败,于公元651年,逃往木鹿,被一个磨坊主杀死。耶兹提泽德三世的两个儿子先后逃往中国大唐寻求 庇护。阿拉伯人把波斯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使波斯改信伊斯兰教,历时数百年的萨珊波斯帝国最终灭亡。 从此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也随之衰落。

阿拉伯人在占领波斯后,在这一地区还长期打制带有拜火坛和两祭司的萨珊型的钱币,个别地方沿用到 公元九世纪。

以下这些钱币体现的是拜火教不同时期对中亚及波斯周边地区的影响。

公元7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发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 的信仰;若干年后强迫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自此拜火教的印记在波斯和中亚及周边地方政权的钱币上消失。


三、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拜火教虽传到中国,但本身对中原影响不大,因为当初拜火教是随中亚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中国的。 该教来中国并不传教,也不译经,只在胡人间传播,因此祆教也被称为“胡天教”。唐代早期及中期,国家 比较开放,对各种宗教都很尊崇,当时来华经商的胡人很多,故在长安及洛阳均有火祆祠,供胡商祈福。又 设萨宝府官,主祠祆神。唐朝还有“萨宝”这一官职。地方上,特別是河西走廊诸州,也有祆祠。祆教主要 是在华的胡人信奉,唐朝禁民祈祭,但也有可能私下传播。波斯萨珊王朝灭亡之后,拜火教在本土衰落。唐 武宗会昌(841〜846)年间,禁毀佛寺,同时对西方传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所謂“三夷教”的祠寺也加禁 毀,僧徒被令还俗(会昌毁佛)。祆教在中土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会昌以后解禁,到宋代还有残存的祆祠。 南宋以后,中国典籍上罕见祆祠名称。

据陈垣先生考证,拜火教崇拜日月星,中国人误以为其拜天,故名其为祆教。“祆”从示从“天”,即拜 天的意思,而“火祆者即火神天神之简称”。因此拜火教对中国文化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为它创建了一个专有的 汉字“祆”。

而对中国真正产生影响的是由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基础上产生的摩尼教。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琐 罗亚斯德教吸收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因得到萨 珊王朝时期(公元224—651年)沙普尔一世(公元243-273年在位)支持而名噪一时,后遭打击被取缔,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不断遭到血腥迫害。但却得以东传西渐,影响遍及欧、亚、非大陆。[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收入《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1980年,页303-328] [元文琪《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的比较研宄》,《世界宗教研宄》1997年第3期,58页]

摩尼教在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正式传入中国。摩尼教于公元763年传入回鹘,由于受到回鹘 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国教。在原回鹘汗国所在地,今天的新疆和内外蒙古所出土发现的 青铜“日月光金”方孔圆钱,据专家考证为信仰摩尼教的回鹘可汗发行的钱币。[林梅村:《日月光金与回鹘摩尼教》,《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页387。]笔者认为它更像是摩尼教 的护身符。

安史乱后,因回鹘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借回鹘的支持,得以在华传教。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 鹘国破,被迫西迁,失去护法的摩尼教风光不再,会昌二年(公元843年)遭唐武宗敕禁,此后摩尼教在中 原地区转入民间,后来在中原地区落地产生了明教。自北宋末年起多次发生明教造反起义,元朝末年又发起 红巾军北伐。之后明教又演变成明代末年的白莲教。


四、结语

通过梳理古代钱币上出现的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印记,用钱币佐证历史,展现了古代波斯及周边地 区拜火教的兴衰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之路,是东西方文 化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见证。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