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公博讲铜元系列之网络时代的发展与成果(2000年至今)
浏览:1225   [ +收藏 ]

段洪刚丨公博钱币世界


进入2000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钱币收藏与研讨活动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最近三年多来,网上几乎占到铜元交易的半壁江山。

网上进行的学术探讨也异常活跃。全国各地的铜元爱好者都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见解、欣赏他人的珍藏、交换彼此的藏品、沟通各地的信息,一个蓬勃的网络钱币交流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真正现代化的状况之下,任何铜元的学术研究和合理收藏,都很难绕过网络这个领域。包括在网络上被讨论得最少的苏维埃钱币、西藏钱币、新疆钱币,如果完全忽略网上有关的讨论和资料而撰写有关的论文或专著,都必然是有缺陷的。因为这里所说的“被讨论得最少”,只是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

比如苏维埃的资料和图片,网上的记录不下300条,相对于某些省份接近万条的记录来说,当然很小很小,但其中所隐含的资料和信息,或许正是研究工作与收藏参考所需要的呢?

毕竟网络上的资料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爱好者,其中不乏老藏家、某些行业的专家等。

网络收藏与研究,给传统的中国铜元收藏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成为了每一个有志于此的爱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比如如何争取让当代造币厂、银行金融、博物馆钱币专家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其中,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台湾的《中国铜元鉴赏》出版10年以来,中国铜元收藏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首先是上海博物馆钱币馆的陈列展出了大量中国铜元的珍品和普通品,其次是国家组织出版了多部大型的铜元图录资料书,其三是各地钱币学会开展了许多钱币研究活动,最后是民间涌现了不少矢志编撰铜元新目录的爱好者。

可惜以面世的后几项取得的成果来看,并没有取得科学性的突破,参考价值不是很大,仍然停留在单个实物分散整理的初级阶段。

这个状况到2002年有了一个巨大的突破。



这就是广西钱币学会组织编撰的《中国十文铜元版式研究》一书的问世。此书编辑体例和方法,上承1936年的《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运用,而且发展出了新的一套区分面版和背版的排列方式,在具体的编排上自出心裁。每个面列出图片之后,把该面所搭配的各个背版依次排列在后边,而不是简单以字母和数字表示。这就显得更直观、更全面。

此书可以说结合了《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一书的体例,又采纳了《中国铜元鉴赏》一书的彩照图片方式。

二者的结合本可以更合理更全面,把铜元图录提高到一个新程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巨大的工程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遗漏品种较多、版式划分标准过细、相当一部分图片模糊等。

尽管如此,作为中国人自己编撰完成的一部十文铜元版别分类书,它仍然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1936年以来,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编撰完成的以科学思想为指导、采纳科学方法完成的铜元成果。此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钱币研究的一项空白,多少也促进了自2000年以来热闹起来的铜元收藏与研究。



到2006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第十九种《中国铜元分类研究》。中国著名钱币学家戴志强阅读该书后作序称之为“中国铜元研究的希望”,该书由云南民间钱币学者段洪刚耗时6年完成,作者依靠网络,善于学习,勤于调查研究,克服种种困难,写成这部140万字的巨著,为中国铜元的科学研究奠定了一个广泛、坚实的基础。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苏维埃革命政权时期铸币;第二章、晚清政府时期至民国政府时期铸币;第三章、民国政府时期新开铸的厂、局铸币;第四章、日伪政权与东土分裂政权铸造币;第五章、代用币;第六章、私铸币;第七章、外国早期在华流通铜元;第八章、机制方孔钱;第九章、赝品铜元。

从这个章目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面相当广,详细研究了从面值一厘、一文十文、五百文等所有面值的品种版式,极大地跨越了当代所有的专门目录,涉及到了铜元铸造、发行与流通的各个方面,并在若干领域作出了新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继承了伍德华的分类方法,在学术思想上,以历史学—钱币学—铜元分类学的学术序列为中心建立框架,重视所有种类、面值的铜元在历史上的地位。

收录了各个品种、版式的图片4036个,其中2800余品为作者藏品,其他图片来自国内藏家、香港、台湾、美国藏家的提供,在目前国内所有铜元目录书中收录最全、选择最精。

钱币图片都按实物原大尺寸排列,并尽可能给出每一枚的直径、厚度、重量,以便更真实地反映铜元本身在铸造过程中的变化,给收藏者与研究者更详尽的参考。

该书把中国铜元收藏与研究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学术的高度、艺术的高度,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铜元领域的一次总结,从而该书成为了一部集大成的著作。

但该书也存在若干不足与缺陷,比如校对不精、少数图片失真、若干观点值得商榷、有些论述与讲解个性化太浓、感情色彩过浓等,都说明作者还年轻,缺少历练,需要继续学习与提高。



2007年3月,同一作者的《中国铜元谱》出版,此书集中了中国铜元的精华,收录了二千多个品种版式,为节约篇幅,该书把全部成系列的十文按面背搭配的方式排列,既不缺重要版式,又节约了篇幅,使全书压缩在32开本500页内,而且该书改正了《中国铜元分类研究》中的某些失误与不足,每枚币都评级标价,极大地便利了收藏者参考使用。

当然由于时间匆促,还是遗漏了一些版式、内容。

在网络发达与研究活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老一辈收藏家的藏品,有的在文革前、文革中捐赠了国家,有的在文革后捐赠。其中一些赠品之外被另外保存下来的,大部分都陆续露面。

包括张璜先生的藏品也已经散尽,重新走入了新的收藏家手中。而钱币大师马定祥的大部分铜元藏品也陆续通过拍卖行、私人等渠道进入了新的收藏者手中。

国外的比如日本秋友晃先生的部分藏品也特意拿到中国参加拍卖,基本被中国新藏家购下。这些活动,正是收藏传承的一个必然途径,既完成了老一辈收藏的历程,也满足了新一代的收藏需求。

他们的行为使中国铜元的收藏保持了活力和传统。



除了专门的书刊杂志、网络宣传之外,从2004年9月开始,全国各地的铜元爱好者还成立了中国铜元研讨会,每年9月在不同省市举办一次,第一届于扬州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的收藏家、币商、专家20多人参与。第二届于2005年在济南举行,与会人员增加到50多人,《中国钱币》杂志作了报道。第三届于2006年在上海举行,与会人员近70人来自国内及台湾、美国等地,多家杂志作了报道。

2007年在广西南宁,广西钱币学会正式出面承办,与会人员近70人,把铜元研讨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南宁会议上并正式确定2008年9月于武汉举办第五届大会。这个会议虽然是网络上民间人士组织的,但逐步地吸引了官方组织与传统媒体的关注,开始形成了一个正式的、有研究、有交流,大力促进铜元收藏与研究的有影响的非正式团体,对近年铜元收藏与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从1911年以来,中国铜元的收藏与研究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

这个过程中有曲折,有奋进,有低迷,有热潮。单纯的收藏也好,热心的研究也好,仅仅为谋生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也好,共同汇成了一股铜元发展的河流。

其中也有渣滓,也有急流险滩,也有宽阔平稳。国家的政策、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个人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对铜元收藏与研究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在面对历史的时候,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回顾历史,恰恰更加坚定了我们今天收藏与研究铜元的信心和决心。

因为时代变了,我们比前人拥有更好的条件、更多的信息、更丰富的手段。

更关键的是,我们前后左右看看,发现铜元爱好者的队伍已经壮大起来,周围的朋友已经多起来,尤其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爱好者大量加入,更为铜元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篇结束,持续更新)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