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公博讲铜元系列之国内的衰落与国外的延续
浏览:1193   [ +收藏 ]

段洪刚丨公博钱币世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钱币研究事业冷淡下来了。

唯一的成果就是50年代彭信威先生耗尽大半生心血编著出版的《中国货币史》。



该书是中国货币史的唯一权威著作,其崇高的历史地位至今无可超越。

其中谈到铜元的文字,不超过900字,约当全书千分之一的篇幅,然而作者以其权威的口吻,强调了中国铜元的特性和特殊历史地位,认为铜元“……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在中国钱币学上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77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988年第3次印刷)。

但这个论断,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此后整个钱币学的研究随着钱币收藏的衰落而衰落了。




在中国钱币收藏与研究事业停步不前的60、70年代里世界各地对中国钱币的收藏与研究并没有中断。

在50年代,法国、美国相继推出了若干次关于中国钱币的拍卖活动,使得世界钱币爱好者始终保持了对中国钱币的关注与收藏。



文献研究方面,拉姆斯登(Ramsden)的旧作《Modern Chinese Copper Coins》一文被美国钱币协会的《The Numismatist》(钱币学家)杂志在1963年重印发行,充分说明中国铜元在西方钱币界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

60、70年代,日本藏家与学者陆续出版了一批中国钱币方面的目录著作,特别是两宋钱币的研究成果丰硕。



在铜元方面,70年代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高潮。

这个高潮以60、70年代之交日本成立“中华铜币研究会”为标志,以美国收藏家1971年重新出版伍德华的《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一书为重点。

稍后出现了台湾的高碧山、香港的马德和、日本的秋友晃、美国的曼德尔等大家。

期间著名的成果,有高碧山主编的《中国近代铜币》系列,日本秋友晃主编的《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民国铜币》等书的编辑完成,虽然没有公开出版,但成为了铜元爱好者的必备经典。


(本篇结束,持续更新)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