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铜元的美学基础与审美价值初探(一)
浏览:899   [ +收藏 ]

段洪刚丨公博钱币世界


钱币文化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它基于人类的生活需要而产生,随着文化的进步而发展。从实用的角度看,钱币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从审美的角度说,钱币自身的工艺之美、书法之美以及附着于钱币载体之上的民族文化之美等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环。钱币发展演进的历史,一方面说明了人类物质生活在继续追求幸福中获得了长足的改善,另一方面亦表示着人类精神文化在不断追求进步中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微信图片_20201104194526.jpg


微信图片_20201104194517.jpg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育出货币文化的国家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有广泛的铸造与使用,它与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紧密相连。中国古代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自发发生的。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和制作工艺的发展,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基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依据不同实物演变体系,分别出现了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形态的金属铸币。


战国中期以后,币形、币制逐渐向轻小便利的方向发展,圜钱成为最能体现经济进步与生活需要的形式。秦统一全国之后,以形制比较整齐的方孔圜钱“半两”统一全国币制。汉代早期继承秦半两,但不久就独立确立“五铢”钱制,仍以重量为钱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效法西汉五铢,铸“开元通宝”,取代五铢钱,发展成为新的钱币体制,结束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开创了“宝货”时代,钱币改称“通宝”、“元宝”、“重宝”等。宋代延续“开元通宝”钱制,但钱文书法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远超过去一切时代。宋钱钱币文化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从造型、装饰到工艺都达到了古代钱币艺术的顶峰。元、明、清时期钱币形制进一步统一规范,称为制钱,也不乏精品的出现。


到清朝晚期,制钱制度在内外交迫的条件下逐步崩溃,新式的机器铸币工艺走进了古老的中国,预示着中国钱币文化的一次巨大的嬗变。钱币审美的角度,也有巨大的变化,过去以欣赏钱币文字上的书法艺术之美为中心,现在则以欣赏工艺之美和图案之美为中心。因为新式钱币是以雕刻好的模具冲压生产,而且受西方铸币的影响,反映到中国铜币上,就是构图的革新,一改数千年流通铸币只有文字没有图案的传统,从而使小小的铜币既成为实用的交换物,也成为文化艺术的载体,甚至成为政治宣传与政治理念的载体,文字书法的变化退居次要地位,以龙的图案艺术为主的设计变化及其他附着图案之美凸显出来。


微信图片_20201104194547.jpg


微信图片_20201104194540.jpg


下文试着从各个角度对铜元的艺术概念与审美基础做些分析阐述,抛砖引玉,希望启发大家更多从审美角度去玩赏铜元,收藏铜元,在保值投资甚至炒作之余,也多多少少关注一下艺术之美,钱币之美,为自己的收藏与生活添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纯理论探讨,欢迎大家发表高见,为大的钱币美学的建设与弘扬尽一分力!谢谢(图文无关,仅为辅助说明)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