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先秦、秦汉的白银货币
浏览:2798   [ +收藏 ]

在我国古代,银的开采冶铸晚于金。约在战国时期的史籍中开始有了关于银的记载,《禹贡》提到梁州的贡品中有银,《周礼•职方氏》载荆州“贡金三品,……其利丹银齿革。”

《山海经》提到的银产地则达13处之多。古时银又称“白金”,《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银、镣、鋈三字都注释为白金。而据金文记载,西周已经出现了白金,叔卣铭记载周昭王在宗周举行桒礼,王姜派史叔去见太保,太保赏史叔白金等物。卫鼎铭中也有“帛金一反”的铭文,可释为“白金一钣”。

史籍缺载先秦时期白银货币的形制,佴从卫鼎铭“白金一钣”可推测当时有白金钣,形制呈版形,类似于金版。在新中国的考古工作中曾出土过银布和银贝,对我们探索先秦货币具有较大意义。1974年8月,河南扶沟古城村出土了一批金银(图1-1-13),


img056_副本.jpg


其中有18块银布币。银布币可分短、中、长三型(图1-1-14)。


img057_副本1.jpg


型布6件,圆锥状銎,其中之一是空首,其余全系实首,平肩,长方型身,刃部平直,身长8. 4,通长10〜11,宽5. 8厘米,空首布重134.1克,实首布最重达16. 27克。中型布10件,形制与短型布相仿,长身,短柱状銎,其中一件有刻文“五”宇,身长11.8通长14,宽6.4厘米,重206. 4克。长形布2件,粗短銎,窄长身,背部有刻文“五”字,身长13. 7〜14.2,通长:13.7〜15.7,宽5. 8厘米,其中之一重188,1克。

春秋晚期,周王室和晋国先后铸造过青铜铸币空首布,形制与银空首布相仿,故有人把银空首布的铸造时代定为春秋晚期。1974年,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1号墓椁室出土了几枚银贝,形制大小都仿自海贝,是当时中山国所铸造的。银布和银贝都具有两重的使用性质,既可作为大额支付的货币手段和工具,也兼有装饰、仪仗等作用,它们并不是专为流通而铸造的白银货币。

秦始皇统一币制时,规定白银和珠玉龟贝等只能作为器饰宝藏,不得作为货币流通,将白银逐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西汉时,白银又一度成为流通货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用银锡合金铸造白金币,“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即把它们的用途分为天用、地用、人用,前两者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后者用于流通。

汉武帝铸造发行的白金三品中,“天用”者重八两,圜形,上有龙纹,值铜钱三千;“地用”者方形,上有马纹,值铜钱五百;“人用”者椭圆形,上有龟纹,值铜钱三百。史籍没有记载“地用”者、“人用”者的重量,但按圜币的重量与铜钱的比价,可推算出一两白金相当于375枚钱,得知“地用”白金约重一两三钱,“人用”白金重八钱。白金三品统称为“白选”,《汉书•萧望之传》中提到西汉可用金选赎刑,金选指黄金和白银,“甫刑之罚,小过赦,薄罪赎,有金选之品。”铸行白金三品时定币值过高,造成吏民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白金三品已真伪难辨,信誉大跌,即使贬值流通也不受人民欢迎,西汉政府一再设法维持无效,终在铸行一年多后废止了。

汉武帝铸行的银锡合金“白金”今已无存。但据卫聚贤« 中国货币演变述略》中提及,1936年云南昭通城西三十里山谷中“皮匠地”一位于姓农民犁地时掘得一块金属,“该白金藏土中时,盛于底铸虫鱼之铜器内。上复以双鱼洗,洗底内铸篆文:建初八年朱提造作。”该白金重81两,上刻篆文一行“永建盉重五十斤”。经当时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取片屑分析,其中含银42%,余为锡及杂质,张希鲁据此考证为汉武帝时的“锒锡合金”。

这段记载可以视作“白金”的参考,但订为“白金”是有疑问的。白金三品在历史上久享盛名,而存世真品稀如凤毛鱗角。历代的钱谱作者中,有的仅凭文字资料加以想象发挥,臆造出一些图系,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金石索》了。该书中的白金龙币(图1-1-15,左)是清初人冯云鹏所构绘的,以圆穿为珠,游龙戏珠,旁饰以祥云。仅从图案来分析,破绽就很多,汉代的龙纹仍沿袭战国夔龙风格,可参见汉代四神铜镜中的青龙形象,冯云鹏笔下的游龙完全是明清游龙的造型,时代风格相去甚远。其后,有数名藏家和钱商声称拥有绝品。50年代初,北京有人曾收集到一枚银钱(图1-1-15,中)


img057_副本2.jpg


认为是汉武帝白金龙币的私铸品或减重伪制品。近年,台湾藏家蓝吉聪从澳门收集到“白金龙币”、“白金马币”各一枚(图1-1-15,右)。龙币上的龙纹昂首挺胸,下缀一朵祥云。马币上的马纹提足翘尾,曲颈张口嘶鸣,旁饰以三曲勾文,正面突起一轮外廓。这枚马币的伪造痕迹十分明显,马币是地用者,方形,史籍明文记载,而这枚“马币”是圆形,而且马纹明显摹自古瓦当,三曲勾文更是以瓦当为蓝本。两汉白银的研究中还有一件重大的历史悬案“朱提银”。

《汉书》记载王莽篡汉后推行过多次币制改革,其中的"宝货制”规定有银货二品:“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值千。”朱提银是汉代犍为南部朱提县所产的白银,地点即今云南昭通。汉武帝时开拓西南夷,大量采冶朱提地区的银矿,《后汉书•郡国志》载:“朱提山出银、铜。”朱提锒因银质纯优而闻名于世,以致后世将“朱提”作为优质白银的代名词了。 朱提银的存世实物至今未见。清代端方《陶斋吉金录》图谱中载录有三块白银残砖,“直存八寸二分,横存六寸八分。”题为“汉朱提残宇”。银砖上有阳文铭文,文字残缺,第三字似为“银”,下字似“号”,末字似“萬”(图1-1_16)。


img059_副本.jpg


银砖铭文的书法近于楷书,与六朝墓志铭字体稍有相近,而与汉代碑刻、竹简文书及金文的时代风格有明显差异。其次“银号”出现在我国较晚,汉代并无银号经营业,所以这三块白银残砖并非汉代朱提银。


---选自钱屿主编《金银货币的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