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南宋淳祐十年永州僧道免丁二十一两银铤剖析
浏览:3050   [ +收藏 ]

李晓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


在众多的南宋银铤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即出自于荆湖南路的永州等地的上供银铤都是在铤面密密麻麻刻满了铭文,而且那些铭文的叙述格式和錾刻方法都非常相似,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提及的永州淳祐十年二十一两银铤也不例外。在长不过10厘米,宽不过7.4厘米大小的铤面上一共刻了46个字,内容为:“永州申解淳祐十年夏季僧道免丁统制官供给零银重二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从事郎永州录事参军监销杨应和”。完整记录了这枚银铤的来龙去脉,极具研究价值。为什么湖南等地出产的银铤会是这样一个面貌的呢?那些密密麻麻的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微信图片_20200310194341.jpg


永州,古称零陵,得名于“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地的交汇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隋初开始设置永州总管府。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将全国分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淳化五年(994),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又改属荆湖南路。据《宋会要辑稿食货》33之1-3记载湖南的谭州、衡山、浏阳、衡州、永州、郴州、桂阳等地都有银矿。其中桂阳县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产银地,官府在那里设有桂阳监,专门管理银矿事务。“桂阳岁贡银二万九千余两”。①(《两宋货币史料汇编》第448页)“户只贡银,无忧秋税”。②(《方舆胜览》卷26《桂阳军》)这说明桂阳的民户每年用白银交税,无需忧虑田赋。正是由于湖南银产量丰富,所以每年有足够的白银上供朝廷。和桂阳军和其他产银地区相比,永州的银矿比较贫乏。仅在北宋年间开设鲁家源场银矿。③(《两宋货币史料汇编》第442页)


根据浙江省博物馆的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定的这件21两永州淳祐十年银铤可以发现其成分复杂,其中白银(Ag)为主要成分88.4%,其他还有氯(Cl)、铜(Cu)、锌(Zn)、镁(Mg)、硅(Si)、磷(P)、钙(Ca)、铁(Fe)、镍(Ni)、钨(W)等。(见表)这显示了南宋时白银的开采和冶炼并不精纯,夹杂其他物质。银矿一般是生于崇山峻岭之间,通常隐藏在顽石之中,与其他矿物质共存。开采下来的银矿石,色样不一,含银量差别很大。据宋应星《天工开物》介绍,古时冶炼白银是采取火炼,即把银矿石放入土制的冶银炉中,每个炉子可容纳银矿石2石,用栗木炭200斤在银矿石周围叠架起来。靠近炉旁还要起一道砖墙,高和宽各1丈多,风箱装在墙背,由两三个人拉,炉内炭烧完时,就用长铁叉添加。火力够了,炉里的银矿石就会熔化成团。冷却后取出,再放进分金炉重新冶炼几次,这样做是为了分离铅等其他物质。这种土法冶炼难以保证所炼的白银的纯度,因而,造成南宋银铤的成色不纯就是非常正常的事。


从目前发现的南宋银铤里,永州地名的银铤内容丰富,有上供银、淮西银、免丁银、马司银等几种,而且重量都是二十五两。像二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这样的零银是首次发现。该铤长106毫米、首宽74毫米、腰宽44毫米、厚15毫米。重量:756克。其铭文包含了好5层含义:1,“永州申解淳祐十年夏季”是告诉我们这个银铤上解的地点和时间;2,“僧道免丁”显示是征税的来源;3,“统制官供给零银”是说明银铤的用处;4,“重二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表示银铤的重量。5,“从事郎永州录事参军监销杨应和”是监督铸铤的官员。即显示了这个征收于淳祐十年夏季的僧道免丁21两6钱6分6厘的零银是专门用于军事费用。然而,这些铭文里面蕴藏了二个基本概念和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即僧道免丁是个什么税种?统制官供给零银是个什么概念?为什么说是用于军费的呢?


僧道免丁,即僧道免丁银, 是僧道免丁钱在白银上的称谓。僧道免丁钱(或银)是南宋绍兴十五年创立了一项专门向释人道士徒征收的人丁税,按僧道的等级分六等征收。乾道六年以后,归入经总制钱。唐宋时, 僧侣道士领到度牒后,就可以免丁钱避遥役,保护资产。南宋时代,因疆域缩小,朝廷收入减少,所以在绍兴十五年(1145)正月辛未,命征收“道纳免丁钱”(《宋史》卷三十《高宗本纪》)。这项措施每年可为国库收入500,000两左右。


零银即畸零银,是指整数以外零馀之数的白银。南宋银铤的重量是有标准的,即50两、25两、12.5两等。胡三省(1230~1302)《通鉴释文辨谈》讲到:“今人冶铤,大铤五十两,中铤半之,小铤又半之,世谓之铤银”。不符合这些重量是就称为畸零银。这个零银的重量是二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理所应当地被称为零银。为什么这个银铤是以零银的形式出现?统制官供给零银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要从南宋的军制及军俸讲起。南宋的军制基本沿袭北宋的军制,但比北宋军制更为复杂混乱。南宋初期﹐政府将溃散的军队重新整编﹐成立五支屯驻大军。即川陕的吴玠的右护军﹑长江中游的岳飞的后护军﹐长江下游的韩世忠前护军﹑刘光世的左护军和张俊军的中护军。从而取代了禁军的地位,成为正规军。而禁军则降为地方军,与厢军相似。屯驻大军的各级军官职钱按其武阶官的级别支给。在绍兴十三年(1143)以后,给各级军官发放“供给钱”。即军职职钱(岗位津贴)。具体分有7种:屯驻大军的都统制官月供给钱为200贯、副都统制官月供给钱180贯、统制官和副统制官为150贯、统领100贯、正将、同正将50贯、副将40贯、准备将30贯。④(《宋会要辑稿》职官 57之73、74、85)可见,这种供给钱是以铜钱来发放的,把铜钱折换成白银就是供给银,不足整数就称为供给零银。由于,供给钱的多少是按军职大小规定数量的,而且铜钱和白银的比价也有波动,到了南宋后期,白银越来越贵了。


据文献记载,有2贯200文(省陌钱770文为一贯)折合白银一两。如绍兴三年四月十一日“并以银折支,每两作二贯二百。”⑤(《宋会要辑稿食货》40之17)也有3贯300文折合白银一两。如隆兴二年十月七日“每两官价三贯三百文入中,其市直只三贯文”。⑥(《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9)再如杜范《杜清献集》卷14《三月初四日未时奏》记载:“(军俸以银为额,实则折支)旧例(每两)作三贯三百,今来银价高贵,特作六贯折支,如此每两则有三两贯之盈余,亦足以优润军士”。杨辉《算法通变本末》卷上记载:“钱二千七百四十六贯买银,每两一十四贯二百八十五文,问共买得几何?答曰:一百九十二两二钱二分,总余一十二文七分三厘。”


所以,折换成供给银的时候是根据当时的钱与银的比价,必定不会是整数。据此可知,这件统制官供给零银21两6钱6分6厘的银铤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文献记载统制官的供给钱是150贯,而这个统制官供给零银的重量是21两6钱6分6厘。换言之,即150贯折合白银是21.666两,用每贯等于770文计算的结果是其比价是一两等于钱6贯922文钱。每月用一个21.666两重的银铤就可以支付一个统制官的供给银了。这是符合当时的银钱兑换的情况的。由于没有历史数据可以证明这两者间存在着必然的兑换关系,而且,当时银钱兑换的比价是有时间和地域的差别,所以还会存在其他的银钱兑换比例和兑换现象。如果按照南宋通常的一两兑换3贯300文银钱兑换比例计算,150贯钱等于白银44、252874克。相当于要支付统制官两个这样的零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工制作的条件限制,银铤铸造的重量不是精确的,也许还存在着用钱补足或减去差额的现象。其实如何计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供给零银银铤很好地反映了当时屯驻大军军官的军俸支付情况,以物证史,以史证物。


这个僧道免丁银如何被用于军俸的呢?这个银铤的铭文上有“从事郎永州录司参军监销杨应和”的字样,这是说明这个银铤的征收是由永州地方官员监督下完成的。从事郎,南宋初等职官,从八品。录事参军,主管府衙总务、户婚诉讼等。监销是监督销铸的意思。杨应和是负责这项僧道免丁银征收和销铸成统制官供给零银的官员的名字。换言之,就是永州地方官杨应和负责向寺院征收僧道免丁银的事务,然后把其折换成统制官的职钱即21两6钱六分六厘,再支付给屯驻大军的统制官用作职位的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足整数,但也遵循了南宋朝廷对上供进奉的白银的重量规定。那就是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的《辇运令》规定:上供金银要用上等的成色,白银要鞘成铤,大铤五十两,小铤二十五两。同时要钤明银数,排立字号,官吏职位姓名,用木匣封锁。


360截图20200310195527254.jpg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