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清代四川地丁银锭的收藏价值
浏览:3681   [ +收藏 ]

李晓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


35.jpg


由于四川银锭数量多,品种丰富,一直以来受到银锭爱好者追捧和喜爱。其中反映田赋收入的地丁银锭从几年前的2-4000元人民币的价格,一直涨到如今的2-4万元。是什么原因让收藏者对它抱有那么大的兴趣?


36.jpg


这要从什么是田赋地丁说起:地丁是清代田赋收入,用银两征收的叫地丁银。 清代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民田税率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种,各地税率高低不一,相差悬殊。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规定纳丁银,以贫富为差,分为上中下三等,征银多少,各省有差异。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进行摊丁入亩赋税改革,首先在广东、四川推行,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摊丁入亩的原则是由地起丁,田多丁多,田少丁少,每地赋银一两,摊入丁银,最低的省为一厘至二钱不等,最高的省是有二钱到四两五分三厘不等,一般为一钱至四五钱不等,称之为地丁银。


38.jpg


清代民间在交纳地丁税时,折色部分在银一钱以上者,原则上是要用银,而不能用钱,但一钱以下的,允许百姓用钱纳税。乾隆元年上谕中说:"朕思民间完纳钱粮,银数在一钱一向者,向例银钱听其并用,原以便民……"。然而,由于一两以下的碎银,要零星收集起来也不好处理。所以在实际收缴中,对于一两以下的税银,各地州县大多采用折钱完纳。当时能够钠银一两以上者,就算是大户了。由于户部只收银两,不收制钱,所以各地州县必须将所有收上来的银钱,交予钱庄或银号兑换成银两并铸造成统一的银锭,打上地名、银匠名、时间,有的还有用途等戳记,方可上缴户部。


37.jpg


四川的地丁银在咸丰以前,由于当时尚未实行按粮津贴和捐输,税目简单,因此,收缴上来的地丁银通常不加盖"地丁"戳记,仅有地名、纪年、银匠名或银号名。咸丰四年以后,四川新征按粮津贴和捐输等田赋附加,为了区别三者不同的用途,开始在银锭上砸上地丁、津贴、捐输等字样。这时的地丁银铭文大致是地名、银匠名、纪年和地丁。如:"广元县宣统元年地丁匠裕泰德"、"达县三十年地丁匠恒足生"、"合川地丁"。


现在品相好的地丁银锭已经很难见到了,由于收藏家的新老更替,使得那些好品种好品相的地丁银锭深藏闺阁。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