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国最早的圆形黄金货币—西汉金饼
浏览:2705   [ +收藏 ]

李晓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


01.jpg


黄金冶炼,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被人们所掌握。据考古发现,河北藁城商代遗址中发现镶嵌有贴金箔装饰的漆器,颇为富丽;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西北岗出土有金泡和桥形金片;郑州商代遗址出土过夔龙纹的金叶装饰品。这些是中国目前黄金发现的最早记录。黄金真正成为货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稍后的西汉也出现了圆形的黄金货币。


西汉的黄金货币是以圆形为基本形状的。具体有金饼、麟趾金和马蹄金等三种称谓。金饼出现的年代稍早于后二者,早在战国墓葬中就有发现。战国时期的金饼呈圆饼状,正面经过锤击,中间内凹,边缘突起。在安徽阜南、河北燕下都、满城贾庄、陕西临潼、北京怀柔等地都有发现。


02.jpg


西汉金饼较为多见,1999年12月,西安东北郊潭家乡北十里铺村出土219件,是目前出土最多的一次,和以往不同的是,这219枚金饼不是发现于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这些金饼的直径在56~65MM之间,重量在247克左右,最重达254.4克。形状如扁的半球型,面微隆起,背面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和符号。如:“黄、长、吉、马、租、千、金”和“V”等。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金饼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擦痕和切割痕。通常是边轮的磨平和呈条状、块面状的擦痕。切割痕是用较锋利的器具锯成,而且一般出现在较大的金饼上,部分金饼上还有补贴金片的现象。这种切割或补贴的是为了金饼有一个统一的重量,叫“平称”。这批金饼中还有的一部分呈变形状,一类是受外力压后呈扁平状,一类是两侧受力变形呈曲拱形。


1961年山西太原东太宝汉墓出土金饼5枚,是原装在同墓出土的一件铜制量器中,五枚大小依次,重量在210—250克之间,除一枚无文字外,其余背面均刻有不规则文字,可辨的有“令、王、朱、吉、二”等字。


1981年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西汉金饼10枚,形状为饼型,底面微凹,表面隆起。大小重量不一,自248—379克不等。其中四枚正面刻划阴文直行正书文字“斤八两”、“一斤二两九铢”、“一斤八两四铢”、“一斤八两四”等。还有两枚刻有“一二三”即“一斤二两三铢”。这些表示重量的数字与史载和考古发现的黄金一斤等于250克的结论是相符的。


汉代金饼陆续在湖南长沙、衡阳,江苏铜山、河北满城汉墓和窖藏中发现。


麟趾金,形状为正面圆形,背面中空,底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重量不一,大者288克,小者240克。有的上面钤有“上”字圆戳,或刻有表示重量的直行文字和表示重量的数码符号。马蹄金,正面内凹,呈椭圆形背部周壁向上收敛,底大口小,形似马蹄,重量在265—462克之间。


03.jpg


在河南扶沟古城村和江苏盱眙南窑庄的金银窖藏里还出土了西汉的马蹄金11枚、麟趾金7枚。西安汉上林苑发现麟趾金2 枚、马蹄金4枚。咸阳出土麟趾金2枚,马蹄金2枚。据《汉书 武帝纪》记载:太始二年(前95年)“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龙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袅蹄。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袅是一种马,袅蹄就是马蹄)


这个诏书说明了三个问题:1、在这之前已经开始用黄金铸币。2、这一年是“祥瑞”年,金币改铸成麟趾和马蹄的形状,并也相应更名。3、麟趾金和马蹄金是用于赏赐诸侯王的。因此,后人认为麟趾金、马蹄金是西汉太始二年以后出现的金铸币,是用于帝王的赏赐。《汉书》这方面的记载也不少,除了赏赐外,还用于贵族间的祝寿、贿赂等。话虽如此,从出土的实物看,麟趾金与金饼在形状上几乎一致,很难区分,而考古界对其称谓也没有统一,分法各异。


从上述文献记载的事实出发,可以这样理解太始二年武帝下诏前铸造的是金饼,下诏后更名为麟趾金。而马蹄金则是新铸的品种。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把汉代的圆形金铸币(包括麟趾金和马蹄金)通称作金饼是无可非议的。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