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 川锭博物馆 2018-08-16
大理府10兩川型锭
大理府,明代始置府衙,至清末府治于太和,辖太和(县治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浪穹(今云南省洱源县)、云南(今云南省祥云县)共3县;邓川(州治在今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云龙(州治在今云南省云龙县)、赵(州治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共3散州,于1913年废。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后晋天福二年(937),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为现在的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街道与街景
大理五华楼在古时是官方聚会宴请贵宾的地方,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但在历史上五华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走过千年沧桑。现代的五华楼是1998年重建的,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下面的一层为台座,上面的三层为楼。五华楼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清代时期的五华楼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千米(一说251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中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
早期的洱海景观
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
大理府云南县糧单
大理府浪穹县查单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是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迦叶菩萨的道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大理府邓川州執照
下关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云南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下关镇不但是滇西的现代化重镇,又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迹的城镇。其前身龙尾关古城始建于唐朝,其地处进入南诏国都的咽喉地带,曾是南诏与唐朝抗争的古战场,“天宝之战”即发生在此。
大理下关釐金分局
下关镇前身为云南省下关市,建市于上世纪50年代,是云南最早建市的四个地区之一(昆明,下关,个旧,东川),后80年代下关市与大理县,凤仪县合并成立大理市,下关成为大理市的下属镇。大理火车站也位于下关境内,下关距大理机场仅12公里,可谓是交通十分便利。
©2023 yindingbowuguan.com
![]() |
![]() |
![]() |
![]() |
手机移动端 | 微信公众号 | 银博鉴定 | 商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