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永昌茶棵与骊靬古城
浏览:1668   [ +收藏 ]

深圳客 川锭博物馆 2018-02-08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走廊之上的璀璨明珠

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


01永昌县志.jpg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10年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


02永昌县地图.jpg


永昌县地图


西晋永嘉五年(311),前凉王张轨依焉支山置焉支、新鄣2县,属永宁中新置之武兴郡,番禾、显美、骊靬仍属武威郡。晋太元元年(376),前秦灭前凉。晋太元十一年(386)秦将吕光自立凉州牧,定都姑臧,称后凉。


03永昌圣容寺.jpg


永昌圣容寺


隆安元年(397),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为南凉;同年,段业叛吕光,改元神玺,为北凉,后凉遂灭,今县地属南凉;隆安五年(401),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和南凉,置凉、秦、沙3州,番禾属北凉番禾郡。


04永昌武当山.jpg


永昌武当山


南北朝时期,北魏凉州领10郡,其中番禾郡领彰(鄣)、燕支(即焉支)2县。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诸王只必贴木耳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立焉”(《元史•地理志》),属甘肃行中书省。到了明朝则称为"永昌卫"。永昌之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05明代永昌卫指挥使司夜巡牌.jpg


明代永昌卫指挥使司夜巡牌


茶棵,是罗布麻的别称。罗布麻是夹竹桃科茶叶花属作物,学名Apocynum L.,多年生野生草本韧皮纤维植物。有红麻A.lancifolium Rus和白麻A.hendersoii (Hook, F.) Woodson两种。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沿岸,俗称野麻,又名“夹竹桃麻”、“茶花麻”等。罗布麻是一种野生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很早以前,甘肃当地人就有用罗布麻叶、花作茶的习惯,永昌当地史志记载,饮罗布麻叶、花的地区多百岁老人。几百年前,人们开始将罗布麻纤维纺织成衣,并用其叶、花来治疗头晕、感冒等疾病。


06茶棵.jpg


茶棵


罗布麻还有很多异称,像是吉吉麻(《江苏植药志》),泽漆麻、缸花草、野茶(《陕西中草药》),靠近罗布泊的敦煌、哈密汉族群众称之为野麻,茶叶花,碗碗花等。临近罗布泊的阿克塞哈萨克族称“塔拉特儿”,肃北蒙古族称“赛尔里奥尔斯”,新疆维吾尔族又称之为“克之其干”、“哈拉其干”、“罗布欢的尔”等等。


07茶棵树.jpg


茶棵树


茶棵有很强的耐盐碱、耐寒、耐旱、耐沙、耐风等特性,野生于岸边。茶棵性味甘、苦、凉,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水肿等症。


08茶棵花.jpg


茶棵花


近年文献报道,罗布麻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均有显著疗效,并具有抗过敏、抗癌、抗辐射、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另外,罗布麻还是造纸、建筑的好原料,也可做燃料和饲料,其纤维是纺织工业级原料。沟、海滨盐碱低湿地、干旱沙漠或内陆盆地。相传月牙泉边的七星草就是罗布麻(茶棵)。月牙泉(敦煌)有三宝,说的就是“七星草、铁背鱼、五色沙”这三样宝,传说七星草和铁背鱼人吃了都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红花罗布麻是泉边唯一而独特的保健中草药,有延缓衰老的功能,每年6-8月小花盛开,恰似夜幕中的点点繁星。


09茶棵纤维纺织品.jpg


茶棵纤维纺织品


有幸得此"永昌茶棵"银锭,重约147公克,由上述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早在几百年前"茶棵"早已经是甘肃乃至河西走廊一带的高经济作物,既然有经济作物收入,必定须向地方政府上税,自然能够见到刻有"永昌茶棵"的税银也不足为奇了,只是罗布麻(茶棵)一直没有完成人工繁殖,基本都是野生种,我查了近代的永昌县史料,该作物已非永昌县的支柱农业产业,甚至已经榜上无名,我心里猜想该野化茶棵估计在清代就早已资源枯竭了,这意味着该类的"茶棵"银锭必定很少,甚至不复存在。


10.jpg


11.jpg


永昌茶棵


说到永昌县必须要介绍一下这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那就是骊靬古城;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一支战败后突围的罗马帝国远征军,突然在人间蒸发。两千年后,这支古罗马军队又突然在中国甘肃发现,这个在历史河床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名字,透过层层迷雾,闪出了它耀眼的光彩。


12古罗马军东征路线.jpg


古罗马军东征路线


骊靬古城和古罗马军团失踪之谜一经揭晓,引起有关方面和学者的重视。一种不同凡响的骊靬文化,以其在中华大地独一无二的存在,以它的古老神秘,它的离奇玄妙,引起了海内外的密切关注,一批批为追寻古罗马残军在华足迹的国内外诸多学者纷至沓来。


13骊靬古城.jpg


骊靬古城


一系列的调查和报道都证明,在甘肃永昌县曾生活过数千名古罗马人。这些归降汉朝迁徙到河西张掖郡的罗马人,他们在西汉时期被称为骊靬人,在东汉被称作秦胡,在三国时期被称作卢水胡,在晋代被称为骊靬戎,骊靬人英勇善战,东晋时曾战败前凉大将和昊,威震陇右。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作力羯、虔人羌……这些归降中国的古罗马人及其后裔长期在骊靬县生活,在河西历史上曾十分活跃,他们的后裔,不乏出过著名人物。有关学者研究断定建立北凉的卢水胡人沮渠蒙逊(见前面介绍的永昌史)就是骊靬人,北魏时的农民起义领袖盖吴也是骊靬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石勒据专家考证也认为是骊靬人。他们在历史上曾一度强势鼎盛,进行过多次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晋书》记载骊靬人大败了凉王张祚的军队。


14.jpg


15.jpg


这些古罗马人经过2000多年的繁衍,与当地男女婚配,基本上与汉民族和其他民族融合,成为华夏民族团体中的一员。但他们的基因还在,他们的血缘关系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古罗马人的体貌特征:高鼻深目、脸形窄长、毛发褐黄、眼睛灰蓝、体格高大,被当地群众称为“骊靬人”的居民,他们说着汉语,穿着汉服,世代在此繁衍生息。

  永昌骊靬人仍保持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如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对牛也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春节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披萨饼,以作祭祀之用。习惯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庙,以祈平安吉祥,粮畜丰产。喜欢把公牛赶到一起令其角斗,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16骊靬人后裔.jpg


骊靬人后裔


近些年,以意大利为主的西方人对这非常感兴趣,每年有大量旅游人士、学者、新闻记者前来考察。但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的声音,认为永昌县位于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人群迁移及混杂的过程相当复杂。经过两千年的时间,他们早已经融合到人数比他们多得多的其他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当中。骊靬古城,骊靬人和骊靬文化,将成为历史留给永昌的一笔丰厚独特的文化遗产。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强大包容性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怪事解码:罗马第一军团消失之谜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