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李大维 川锭博物馆 2018-12-13
武汉茶行,从清末相沿至民国初年,仅有“部帖”者二十余家,多集结于河街米厂一带,资金有纹银十万两、几十万两、至百万两不等。另有以买办阶级为后台的茶栈六、七家,和俄商兴泰、顺丰、阜昌及英商怡和、太平等洋行收购红茶,或设厂制茶砖出口。外销茶叶分为红茶、砖茶两种,红茶细如米粒,俗称“一把米”也叫“米红”,每箱59斤、64斤不等,多销于英商怡和、太平等行,又多是中级和高级红茶。
忠信昌10兩川型锭
砖茶分为花香砖、老茶砖反米茶砖。花香是红毛茶打成细末,制成老茶砖,是清明开园到立夏收割制成,米茶砖是红茶压制的。花香售与顺丰、阜昌、兴泰等俄商洋行,它们多收购中级以下和低级红茶。在帝俄时代,俄商购进华茶运往俄境,又转向我国西北部和内外蒙古地区销售,十月革命后,上述地区,则完全为我国山西帮掌握运销。
武汉三镇地图
我国大江南北,如,苏、浙、皖、赣、及闽、粤各省均为名产茶区,但红茶产量不多,两湖红茶占全国产量百分之九十,其中湖南又占多数。
忠信昌相关史料
从清末民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武汉茶叶外销数量很大,每年三至四百万箱,有一年达到五百万箱,是茶叶外销全盛时期,湘帮茶客为了抢先做盘,当茶船航至岳州以下,就把样箱雇小划抢先运几箱来汉,茶栈、茶行为了抓生意,也派员工到金口、沌口去接样箱。每当各洋行进茶外运时,汉口三码头转运茶箱,日夜不停,成了茶叶专用码头。
位于武汉的怡和洋行
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连续七、八年,红茶外销呆滞,洋行停购,茶栈逐渐收歇,茶行情况有些变动,有的停业,有的缩小营业范围,但茶行员工人为了谋生,三、五人临时凑合而成的“撮摸”行,先后组成数家,维持茶业市场。当时岳州、北港两地首先改做青茶运汉,两地青茶带有毫尖最宜窨珠兰花,在武汉打开了销路。继而岳州以下如五里界、潞口铺、云溪、聂市、羊楼洞、咸宁、通山、通城、崇阳、阳新、大冶等地也都改做青茶,也有少数毛红。其他什路茶,宜于茉莉花窨,合乎天津、开封、郑州、山西的销路。毛红为上海帮所乐购,广州帮对青、红茶都有收购,此外徽帮绿茶也畅销武汉,云南、四川沱茶,也有少量来汉。
怡和洋行火柴盒
1916年汪同元等茶行堆存外销箱红、花香很多,还有部份存于汉阳昌记栈。由于外销呆滞,各行存茶甚多,有少数卖给囤户,只交栈单,价仅60%。那时茶栈只有谦顺祥持续经营到1925年。
太平洋行毡布
山西茶商,深入产地如安化、羊楼洞等地设庄收购,并设厂制高级红茶、花香砖、米茶砖、销于东北及张家口,蒙古和西北的陕甘宁等地。该帮开盘,往往比其他各帮价格高五厘至一分,因茶叶制工较精,按质议价。
位于汉口的兴泰洋行
各行积存外销茶叶,年年落价,至1921年,花香垮到二两左右,箱红垮到四、五两左右,这样稳定了两年。
1924年存茶开始销动,箱红由五两升到十一两以上、花香由二两升到十两左右。至1925年,各行存茶才全部售完,但所得价款,除付栈费、保险费、换包费(原箱铝皮和布均已破烂须重换)及起下力资等费,结算起来,与原价相差很远,损失很大,因此茶行关闭了十多家,所存仅有少数几家。
俄商兴泰茶砖厂遗址
1927年宁汉分裂,国民党封锁武汉现金,武汉的洋例纹银由五千两换上海规元一千两,最低时一万两换一千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国内各省在汉争购,而新进的"忠信昌"茶栈以有当时“俄商协助会”资金支持,也收购箱红,这段时期“撮摸行”买进卖出,得利不少。
早年运茶的独轮车
同年秋季,老行逐渐复业的有五、六家,与“撮摸行”形成对立,老行经营到1932—1933年歇业改业,仅存利森一家。其余“撮摸”行上十家,经营市销和津、沪、粤、豫等省市的内销为主,外销次之。抗战胜利后,只有茶行四、五家,随后增到十二家,除市销外,国内客路渐外,国内客路渐次恢复。
米砖茶
解放之初,工商管理局举行茶行登记,规定市秤进出,照市作价,各行每百元扣用金二元五角,完纳佣金税百分之四十,并代扣客人临商税,凭单向税局缴款。
青砖茶
1951年3月,武汉十二家茶行,组织合营建业茶行,代客买卖收取佣金,但资产阶级经营作风未改,把堆在行里未过秤的茶叶,每包挖出几斤肥已,(俗名放血)不仅货主吃亏,又违反国家政策法令,九月里将营业证缴销停业,茶行从此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
©2023 yindingbowuguan.com
![]() |
![]() |
![]() |
![]() |
手机移动端 | 微信公众号 | 银博鉴定 | 商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