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历史上的走西口与三盛公
浏览:1913   [ +收藏 ]

深圳客 川锭博物馆 2017-11-30


 “三盛公”的称谓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和晋商有着很深的渊源,要了解三盛公就必须从“走西口”说起。


01三盛公十兩川型锭.jpg


三盛公十兩川型锭


  历史上的清代,在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休养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全国人口突破3亿大关,人口与土地问题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无奈之下“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下南洋”;


02西口古道.jpg


西口古道


  而走“西口”走的是哪里?狭义的西口指的是长城北的关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包头城、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其中移民比例极高的是山西移民。


03.jpg


04山西杀虎口.jpg


山西杀虎口


而乔贵发(华)就是晋商走西口的经典代表人物,在乾隆初年,山西人乔贵发(华)沿着山西的中部出发,一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发,到了蒙古,在包头一个当铺当了伙计。十余年后,乔贵发(华)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后来改名为复盛公。因乔家经商最注重诚信,复盛公生意兴隆,成为乔家发家的起点。


05乔家復盛公银号.jpg


乔家復盛公银号


  及至乔致庸成为乔家第二代掌门人时,复盛公已经是包头第一大商号,几乎垄断了整个包头市场。有句话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当时乔家除在包头有11处生意外,其它地方还有非常多的商号。其中“三盛公”就是乔家设在阿拉善和硕亲王管辖地(今磴口县)三道河的一家商号(油坊)取意买卖公平,昌盛发达,掌柜姓袁。

  那乔家的油坊为何要选在三道河,是因为乾隆年间,朝廷选定磴口为古兰泰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驻扎司员,这些举措促进了磴口地方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这应该是乔家当时选择在磴口开设商号的重要原因,当然历史上对于乔家的三盛公没有过多的记载。可是我们却可以从天主教的历史记载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公元1878年比利时国神甫“德玉明”经阿拉善亲王同意,在其领地传教,买了“三盛公”商号(油坊)的部分房屋。后来“三盛公”商号渐渐没落也难逃关门的命运,而公元1893年德玉明神甫在商号原址上兴建的“三盛公教堂”成为西南蒙古教区的主教府,管辖着西南蒙古地区和陕北部分地区的四万多名教徒,随着人口增长和教会影响日盛,“三盛公”被叫了出去,远近闻名,而原地名三道河却被人遗忘。


06三盛公教堂.jpg


三盛公教堂


07.jpg


08德玉明神甫.jpg


德玉明神甫


1926年以前,阿拉善王爷在此设立磴口署(相当于区)。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以后,响应北伐,经过磴口时发现此处物产丰富,汉民居多,又属交通要道,先设立兵站,后上报国民政府批准建立磴口县,先后隶属于宁夏、绥远、甘肃、内蒙古。


09.jpg


10三盛公钱帖.jpg


三盛公钱帖



11.jpg


三盛公钱帖为庚辰年(即1880年),而德玉明神甫购其"部分"房产是1878年,代表乔家的三盛公商号在1880年也就是光绪六年仍然是在营业的,所以史料及钱帖是相互佐证的,可信度极高。


12.jpg


13三盛公相关史料.jpg


三盛公相关史料


  1958年,巴彦淖尔盟政府迁址三盛公并另建新城区,将教堂附近改称旧区,而新区以蒙语命名为巴彦高勒,意为“富饶的河”。1957年水利部在磴口县境内选址规划建设黄河水利枢纽,定名为“三盛公水利枢纽”,三盛公名称得以延续。如今,解放后新政府移驻三盛公,但依然沿用旧名,称磴口县人民政府。当年乔贵发“走西口”在磴口所演绎的“三盛公”传奇终究还是落幕了,只能让人徒生感慨,在浩大的历史面前,保持续著数百年的荣耀,也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当年无数的山西人通过“走西口”而有了活路,生活有了盼头,晋商精神如是,走西口如是,但总有一种精神不会散去,那就是一个个先辈们的开拓精神永远散发着不朽的故事与传奇,并附与在一个个的银锭之中。


14三盛公水利枢纽.jpg


三盛公水利枢纽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