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从经费锭到清末议事会
浏览:3823   [ +收藏 ]

安宁 川锭博物馆 2017-08-14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颁布最后的救命稻草《钦定宪法大纲》。但其欺世骗民,欲借宪政外壳维护专制皇权,以图延续王朝脉息,二十三条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十四条。不过《大纲》中仍拟定了“议院”、“言论”、“自由”等进步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对两千多年封建制度颠覆性的一步。颇为讽刺的是,这些思想正是十年之前被慈禧血腥镇压下的维新派之主张,并且比维新派更为进步。


01气势恢宏的颐和园局部.jpg


气势恢宏的颐和园局部


02气势恢宏的颐和园局部.jpg


气势恢宏的颐和园局部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宣统三年(1911),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清廷已是风摇雨坠,随即公布了第二个宪法性文件《十九信条》,这一次不得已废除了《大纲》中的荒唐条款,加入更有宪政精神的条文,但正如张謇所言:“大局土崩,事机瞬变。因不充分之立宪,致不得已之罪己,亦不能取信。”这一缺乏真诚满是套路的文件,自然不能取信于民。但不得不说其中不乏一些积极的改革举措,如兴办学堂、废除科举、改革六部及官制,最重要的是中央开始向地方放权,推行地方自治,各地相继颁发自治章程,选举产生咨议局、议事会,这是两千多年来高度集权社会中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议事会具有一定的行政、财税、司法等权力,甚至各省可自设关卡收税。但清廷万万没想到,此议事会却加快了其灭亡。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废除科举,这是晚清的又一重大改革,但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隋代创立科举制以来正是科举的存在,使传统中国维持了上下分层、垂直流动的平衡状态。科举的废止,地方士绅阶层(所谓士绅,通常是指那些已经取得功名头衔、却生活在家乡待官的人,也包括退职赋闲回籍的官吏)在过去可以通过正途的科举和异途的捐输向上晋升,科举的废止断绝了地方士绅阶层最主要的入仕之路,士绅阶层与中央政府就此背离,地方士绅阶层不再支持中央政府,转而通过议事会等地方议会为自己争夺权力,插手地方事务。在传统中国,科举的废止,造成传统的断裂,也加快了地方对中央的背离。宪政改革,地方议事会的成立为士绅们提供了新的权力舞台。

  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也正是赖于这些士绅的推动,因而辛亥革命或可成谓一场士绅革命。清廷改革步调过大,放权过快,而传统中国缺乏宪政文化的土壤,国民的宪政意识中并没有对法治的敬仰、对权力的制约和对人权的尊重,中央政府再也无法掌控全局,地方独立的倾向越来越大,终致一呼百应,土崩瓦解。

  议事会便是在这样的大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各府、厅、州、县每年从地方财政中拨款维持。多年来,清末地方议事会的运行费用是以何种方式征收、上解、调拨甚为不详,直到这张故纸的发现才得以管窥。经费,随正税征收的附加税,随粮征收,用途甚广,大到官员发工资、小到驿站买马,都可走“经费”渠道。此票,即为宣统三年(1911),四川重庆江北理民府,随津贴征收用于地方议事会的纳税收据。

  行文至此,泛黄的故纸上,不再冰冷无言。


03与经费有关的纳票.jpg


与经费有关的纳票


04与经费有关的纳票.jpg


与经费有关的纳票


05经费 • 经费.jpg


经费 • 经费


06二十年经费 • 射洪县 • 匠张恒益.jpg


二十年经费 • 射洪县 • 匠张恒益


川锭中的经费最早在何时出现,目前没查到有关资料,推出经费锭应该在光绪十年前后才出现的这个税类。希望有相关史料的藏友能提供更详实是史料,为进一步研究经费锭作出努力。在此,我代表广大川锭爱好者,向网络中提供经费锭图片的朋友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是您们为大家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川锭,让大家享受了川锭多彩的一面。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