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破麻袋里装的大故事──聚义银号
浏览:1845   [ +收藏 ]

深圳客 川锭博物馆 2017-08-03


清末民初北京银号大多集中在前门外的珠宝市、廊房头条、施家胡同一带。银号的股东大都是官僚政客、军阀、大地主。


01.jpg


02.jpg


聚义炉房自清咸丰六年(1856)开张,初期仅为化银炉房,后始附带兼做存款放款,范围甚小。嗣由掌柜田效廷(深州孤城村人)辛勤经营,始具规模。不幸于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时,被抢烧一空,劫后仅余四根门楣而已。


03.jpg


十足色


田效廷惨淡经营,昼夜筹划,不遗余力,终在12年后,积累厚成银15万两。清庚子年(1900)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设立银号,并运来外国的站人银元及鹰洋,在国内行使。


04.jpg


十足色


清政府也铸造发行团龙银元及江南、湖北、广东等机制银元以对应。由于银两因其重两、成色不一,且携带亦较困难,遂渐稀少。


05.jpg


十足色


民国成立后大力推行银元及纸币,乃至炉房业务一蹶不振,关门者及自动清理者众,而"聚义炉房"是幸存者之一;


06.jpg


十足色


炉房改为银号后,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要业务。生意逐渐兴盛,一时业务大振。


07.jpg


时逢1911年,外蒙独立,做蒙古买卖的外馆全部撤回,致北京绸、布两行所受损失极为惨重,炉房也受到间接的影响极大。


08.jpg


此外,新疆、西藏地方不靖,北洋政府鞭长莫及,在两地经商之“伊犁帮”和“西藏帮”由于货物滞塞,波及北京货行欠款倒账,遂导致一些炉房如裕兴源、益泰源、源丰、谦和瑞、复聚、万聚等家,相继清理。


09.jpg


存在者如聚义、同元祥、全聚厚等,亦不过10家,竭力挣扎,在张家口、奉天、汉口、南昌一带,设立分号,扩大业务。


10.jpg


至1928年,政府南迁,北京已非政治中心,人口减少,交易日衰,各行业均见萧条,以致恒盛、宝兴、宝丰成等炉房,相继倒闭。


11.jpg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使北京各行业遭受巨大影响。而由炉房所改之银号,至此仅存七家。


12.jpg


至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地破坏华北金融,挤兑法币,并高价收买铜元(以一元买铜元一斤,计八十枚),以至河北省银行及中国农工银行均发生挤兑风潮,兼以中、交两行紧缩法币发行,造成市面银根奇紧。而政府首脑均已南下,无人负责,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一日数惊,百业停顿,如同元祥、全聚厚、祥瑞兴、聚盛源、万丰、万兴等银号,同时倒闭(嗣后,祥瑞兴复业,直至全国解放)。


13.jpg


此时仅存聚义银号一家,因有旧西北军队人员存款,实力雄厚,未遭池鱼之殃。“七七”事变后,日寇特务机关由聚义银号提去旧西北军人员存款黄金800余两,现洋20万元及存款28万元,共约60万元,邀请大中银行经理常铸九合作加股,改为聚义银行。


14.jpg


至日本投降时,由伍某(东兴饭馆经理)依照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关于银号复业办法之规定,“借尸还魂”,聚义银号得以复业,董事长仍为旧股东代表田普馨。


15.jpg


至解放后,由马占山、胡若愚(前青岛市市长)、吕汉云(中国农工银行协理)与旧股东合作改组,直至1951年结束。另悉民国五年(1916)由前门大街公兴纸庄介绍陆军第十六混成旅(西北军前身)由四川运至北京现银,以银易元后,即存于聚义,此为西北军在聚义存款之始。


16.jpg


17.jpg


该号实力雄厚,又增加大量存款,故数十年在各项风波中,均得安然渡过。聚义在炉房业中,为从未改换东家之第一家。该号自开始至结束,共计95年,是京、津、沪、汉成立年限最久的银号。浅浅考究和大家分享。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