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扁足陶鼎
浏览:3284   [ +收藏 ]

01扁足陶鼎.jpg


扁足陶鼎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炊具

1956年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

高31.6厘米,口径23.2厘米

这件陶鼎为夹砂黄褐色,口沿外折,斜鼓腹,浅圜底,鱼鳍形扁足,器表残留炭黑,是良渚文化钱山漾类型的典型器物。

位于吴兴城南的钱山漾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晚期遗存属于青铜时代的马桥文化,早期遗存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是由良渚文化晚期发展而来的新的文化类型。

钱山漾类型陶器有鱼鳍足鼎、细颈鬶、大口尊、浅盘豆、高领罐、深腹罐、乳丁足壶等。陶器的一部分特征来自于良渚文化,如黑陶、黑皮陶的制作技术,陶器上的刻划水波纹等;另一部分因素则明显来自于北方黄河下游地区的地域文化,如大口深腹罐、乳丁足壶,还有绳纹、篮纹、方格纹等。鱼鳍足鼎是钱山漾类型遗存中特点最鲜明的器物,其鼓腹下坠、浅腹大圜底的特征与良渚文化晚期陶鼎造型风格相一致,鱼鳍形扁足可能是从良渚文化的翅形扁足演化而来,时代性很强。

龙山时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而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因为某种原因却衰落了。新的文化类型正在创生阶段,无法对北方文化的南侵形成有效反抗,钱山漾类型在总体文化面貌上的多元性,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

良渚文化因首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良渚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以钱塘江为界,西北至江苏省常州市一带。良渚文化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200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玉器、刻纹黑陶、竹编器物、丝麻织品等,反映出该地区这一时期高度的文化水平。良渚文化的陶器基本是轮制而成,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盛行圈足器和三足器。这件扁足陶鼎和竹节形把的豆、贯而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都是这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图片、注释采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