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金”称谓的由来
浏览:5512   [ +收藏 ]

据史书记载中,还经常提到一种称谓曰“白金”,例证如下:

《宋史•卷一•本纪第一》曰:“乾德元年十二月己亥,泉州陈洪进遣使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同卷曰:“开宝三年十一月乙巳,减桂阳岁贡白金额。”

《宋史•卷七•本纪第七》曰:“大中祥符元年夏四月,又幸晋国、鲁国长公主第,并赐白金千两、彩二千匹。”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李继勋传中曰:“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01南宋十二两半银铤.jpg


南宋十二两半银铤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曹彬传中曰:“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李沆传中曰:“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四》吕蒙正传中曰:“先是,吕蒙正暴中风眩,上即临问,赐白金五十两。既逾浹旬,疾未愈,蒙正表求罢相,诏不许。”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二》曰:“丁亥,枢密使、检校太傅王继英卒,上即临哭久之,赐白金五千两。”


02南宋十二两半银铤.jpg


南宋十二两半银铤


从以上看出,在宋朝白金的称谓记载比较广泛,《艺文类聚•卷第八十三》宝玉部上曰:“尔雅曰,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

尔雅成书约在东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极少出土银质货币,用于装饰居多,从出土的银贝和银货布来看,白银成分只占到了其中一部分,其他的成分为铅和锡,当时所指的白金应是一种合金,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白色金属。


03南宋十二两半银铤.jpg


南宋十二两半银铤


西汉时期,为补救财政的空缺以及恶钱滥发引起的物价高涨,元狩四年,汉武帝铸行白金币,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又造银锡为白金。西汉发行的白金三品也是以银、锡为合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银,白金也”。

东汉时期,白银多以赏赐装饰,虽史书记载有“银饼”文字,但是没有实物出土,无法论证其纯度。至唐宋朝时期,白金见于记载中都是以赏赐、进贡使用,而赋税、折变、市易、盐、茶、酒等均未出现白金,皆是以银称谓。


04南宋十二两半银铤.jpg


南宋十二两半银铤


综上所述,从战汉出土的实物纯度来看,白金自古至唐宋之前,只是作为一种贵重金属使用,是合金的统称,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而至唐宋时期,从目前出土的各种银锭和金银器饰看,白银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各个行业,所以此时的白金应该是白银的另外一种称谓,也或许是用于非正式场合使用用语,目前尚有争议。


05南宋十二两半银铤.jpg


南宋十二两半银铤


宋朝白银的计量单位随唐朝时还为“铤”,前文已述,宋朝以“铤”为主要,另外还有一种“笏”的称谓记载,较唐朝时多,宋朝也有记录,多见于杂录,如北宋陈綦撰《葆光录》曰:“陈太者,先家贫,贩纸为业,而好施。有一僧,不知其名号,长仰酒憨,每来求食,多说:‘一生瞬息,多做善事。’如此三载,而陈氏供待如初。忽一旦谓陈曰:‘尔有多少口,要几许金便得足?’陈曰:‘弟子幼累二十口,岁约一百缗粗备,缘业次浅薄,无得厚利。’僧笑曰:‘我有白金五十铤,酬尔三年供养。’因指庭中金樱树曰:‘此去造一佛堂,当有报应。’言讫而去。陈谓之风狂,故不信。至夜见一白鼠,雪色,缘其树,或上或下,久之挥而不去。陈言于其子曰;‘众言有白鼠处即有藏。僧应不妄言。’遂掘之,果获五十笏,其僧遂绝踪矣。”另外在南宋洪迈《夷坚志》中,也多有出现笏的称谓记载。


06南宋十二两半银铤.jpg


南宋十二两半银铤


“笏”,本为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执的一种礼器,或玉、或象牙、或竹片等,其形细长与银铤相似,由此可见,银铤称之为笏,应是指形状较大者而言,是一种大型的银铤。


07聂秦家肥花银五十两银铤.JPG


聂秦家肥花银五十两银铤


宋朝时期,白银计重仍以“两”为主,以“斤”为辅,另外还有一种称呼为“星”。北宋孙升著《孙公谈圃》中曰:“而蒙有子在琼州,令以银五十星造两瓶赎之,戎得瓶喜,遂放蒙还。”里面有记载用银五十星造两瓶,用“星”的称呼多见于宋代诸见闻录中,无正式记载。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